第337章 踢皮球
陆阳巧妙地将话题拉回价格本身,既表达了诚意,也划定了底线:
“我今天坐在这里,愿意就FaCebOOk的价值进行深入谈判,这本身就充分说明了我对这家公司前景的看好和长期投入的决心。”
“然而,这绝不代表我愿意成为一个不计成本的冤大头。”
他的目光扫过对面的三位创始人,语气变得更加诚恳,带着一丝对关系的维护:
“马克,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非常良好的合作伙伴,我非常珍视这份合作关系,并希望它能够长久、稳固地持续下去。”
“因此,基于我们之间这份难得的信任和未来的合作前景,我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真正带着诚意、经得起推敲的报价,而不是一个用来试探市场或者应付外部投资者的虚高价格。”
陆阳的话语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
随着他这番话的落下,会议室内的气氛明显变得更加凝重和正式。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关于核心价格的谈判已经进入了最关键、也可能是最后的阶段,接下来的一两个回合,将直接决定这笔重磅交易的最终走向。
听到陆阳这番既表明立场又不失分寸的话语后,扎克伯格的表情明显变得凝重起来,他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眼神锐利。
作为FaCebOOk的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内心非常清楚陆阳的特殊地位。
陆阳不仅是公司的股东,更是在上一轮融资中给予过关键支持的投资人。
在正常情况下,扎克伯格绝不愿意与这样一位既有分量又展现过善意的投资人产生正面冲突。
然而,眼下情况又有些微妙。
目前陆阳持有的FaCebOOk股权约为6.3%,这个比例尚不足以对公司的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
但扎克伯格心知肚明,一旦今天这场交易达成,陆阳的持股比例将飙升至18.3%。
届时,陆阳将一跃成为FaCebOOk极其重要的股东,其影响力和话语权将提升到连他这个创始人和最大股东都必须高度重视、甚至需要主动寻求支持的程度。
这便让扎克伯格陷入了一种微妙的、甚至有些矛盾位置。
一方面,他迫切希望促成眼前这笔交易,以实现创始团队的部分套现目标。
但是一旦这笔交易成功,陆阳就会成为FaCebOOk仅次于他的大股东。
到时候,他就需要得到陆阳的支持。
而且随着FaCebOOk的持续发展和后续不可避免的多轮融资,他个人所持有的股权比例将会被不断稀释。
到那时,如何有效团结和协调像陆阳这样持股比例较高的主要股东,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将是他作为CEO必须娴熟掌握的关键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可能将自己和陆阳的关系搞得过于糟糕。
但是,如果他不强硬的话,在这次交易中就会损失很多的利益。
今天与陆阳的谈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未来长期的股东关系奠定基调。
因此,扎克伯格在回应前需要格外谨慎,既要捍卫公司的估值预期,维护创始团队的利益。
又要充分顾及陆阳的感受和立场,为未来长期合作留下充足的空间。
在长达十多分钟的沉默中,扎克伯格紧锁眉头,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重新迎向陆阳,用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郑重语气开口说道:
“陆,我想再次强调,十亿美元的估值,确实是两个月前的旧价格,而且是一个最终被我们董事会拒绝了的价格。”
“即使在那个时候,我们内部也坚信FaCebOOk的实际价值已经远超那个数字。”
“更何况,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公司的发展有目共睹。”
“因此,我们提出十八亿美元的估值,这是有道理的。”
“当然,考虑到陆你一直都是公司的重要股东,因此我们愿意让一步,把价格让步到十六亿美元。
“陆,十六亿美元的估值,这已经是充分考虑了我们之间良好合作关系后,所能给出的最大诚意了。”
陆阳敏锐地注意到,扎克伯格在报出十六亿美元这个新价格时,并没有与身旁的萨瓦林和莫斯科维茨进行任何眼神交流或私下商议。
这个细节让陆阳心中一动,他判断这个价格很可能并未触及他们三人事先设定的心理底线,或许还有进一步协商的空间。
想到这里,陆阳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没有立刻接受这个报价,而是不疾不徐地开始剖析其中的逻辑:
“马克,我理解你的说法。两个月前,雅虎再次提出的十亿美元收购要约确实被我们拒绝了。”
“但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区别需要厘清,雅虎当时提出的是全资战略性收购。”
“对于一家巨头公司而言,为了进入一个潜力巨大的新领域、消除一个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他们愿意支付相当高的战略溢价。”
“这也就是为什么雅虎会开出十亿美元价码的原因。”
他话锋一转,直指核心:
“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情况完全不同。这仅仅是创始人团队出让一小部分股权的交易,属于财务性投资范畴。”
“在这种性质的交易中,投资者绝不会愿意支付等同于甚至高于战略收购的估值水平。”
“这一点,作为精明的创业者,你应该非常清楚。”
“在资本市场中,当创始人或个人股东出售非控股权时,相对于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或公认的市场公允价值,通常都会有一个不小的流动性折扣。”
“这个惯例,你不会不了解吧?”
陆阳的这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既点明了不同类型交易的本质差异,又引用了市场惯例,将谈判的压力巧妙地重新抛回给了扎克伯格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