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 >第89章 名为“仁”的战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9章 名为“仁”的战车

  其中,又当数一伙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贼最为凶恶,还不断地在泰山郡与琅琊郡之间流窜,两郡官府也是束手无策。

  而若当真有大胆贼子见财起意,说不准还真有胆大包天地袭杀泰山羊氏的可能。

  想到这里,诸葛珪挥了挥手,道。

  “难得徐荡也算是做些事,且不管他,不过这倒说明羊氏族地已然不远,加紧赶路。”

  随即,轮到诸葛珪的车队抵达关卡之时,那些士卒在简单检查了一番后,都不需要诸葛珪亮明郡丞的身份,就直接放行通过了。

  在过了关卡后,路上同样也不乏车队在缓缓而行。

  相对比诸葛珪所携的礼物,比比皆是远胜者。

  “坊间有言:羊君一字可换千金,今日所见,实在不假……”

  诸葛玄忍不住低声地感慨着。

  而又行了一阵,甚至在抵达了羊氏族地门前,诸葛珪一行还等待了好一段时间,方才能递上拜帖。

  “琅琊诸葛氏?”

  为表重视,在正门处接待来客的是羊秘,在打开拜帖后,骤然就想起了什么,拱手回礼道。

  “莫非是诸葛府丞亲至?”

  诸葛珪上前,回礼答道。“诸葛珪携弟诸葛玄以及三子,特意前来拜会泰山公子,以答谢救命之恩。”

  羊秘并不了解羊耽与诸葛珪的私交如何。

  可,此前羊耽不惜深夜奔赴奉高之事,足可见羊耽对诸葛珪的看重。

  因此,羊秘连忙恭请诸葛珪一行人入内,一边给诸葛珪安排酒食,一边又遣人去向羊耽汇报。

  诸葛珪还有心留意了一下羊氏所用器物衣着,并未有什么浮夸奢靡之处。

  或许,当真是另有缘由。

  这使得诸葛珪对于诸葛亮此前的判断,多了几分信心,耐心地等待了起来。

  ……

  与此同时。

  刚刚给遣人来送礼的陈留太守写了一份回信的羊耽,抖着发酸的手腕之余,蓓蕾则是趁机上前更换瓜果点心。

  这两天,羊耽都已经没有那么忙碌了,送走了一家,还能歇息个一盏茶时间再接待下一位访客。

  不像一开始的那几天,羊耽那可谓是连轴转地收礼回信,可谓是收礼收到手软,各种好话也是听到麻木。

  从一开始还有些窃喜,到如今羊耽当真是靠着强颜欢笑来维持状态了。

  收礼,也是个辛苦活啊……

  也在这时,荀攸拿着一卷竹简走了进来,道。

  “叔稷,截止到昨日的一应礼物清单都已经整理出来。”

  “哦?”

  羊耽邀请荀攸落座,接过那竹简迅速过目了一圈,然后就放到了一旁,道。

  “此事劳烦公达了。”

  “叔稷不仔细核对一番?”荀攸问道。

  “以公达之才做这等琐碎小事怕是不值一提,我倒是想从挑些小毛病来笑话一下公达,就怕公达不给我这么一个机会。”羊耽笑着说道。

  荀攸微微沉默,也不知自己是怎么上了羊耽的当。

  一句忙不过来,就被羊耽拉着去做了几天的这种琐碎之事。

  须知,作为荀子后人,颍川荀氏与青州孔氏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甚至由于近几代能人辈出,如今在朝堂与士林之中荀氏都隐隐压了孔氏一头。

  若想入朝堂为官,对于荀攸而言并不难。

  可为羊耽做着这等小事,荀攸一时心中竟然还为能帮到好友而感到欣喜。

  这让过往外愚而内里不乏傲气的荀攸,竟觉得自己有些陌生。

  不过,屡屡想起羊耽那敢为人先,愿为天下仁德楷模的豪言,荀攸顿生折服之念,情不自禁地生出应当助好友一臂之力的念头。

  而这些天来,不仅羊耽忙碌,羊氏上上下下也都忙得不行。

  且不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泰山羊氏被党锢了十余年之久,已然出现了明显的人才断代。

  除了主脉羊续这一支外,其余支脉的族人也足足十余年无人出仕,大多都是以耕耘为生,这使得其中真正的可用之才有限。

  否则,羊耽也不会逼得请荀攸进行帮忙……

  而在渡过了最为忙碌的这几天后,接下来或许仍有各方人士慕名而来,但想必不会再有那等道路阻塞的车水马龙之象。

  在蓓蕾分别给羊耽与荀攸送上煮好的茶水后,羊耽稍稍品了一口,对于这个时代的煮茶还是不太喜欢之余,说道。

  “待再过几日,到访之客少了些许后,便能再与公达下棋,也能慢慢开始救济乡人流民……”

  荀攸倒是颇为喜欢这煮出来的茶汤,细细品尝之余,说道。

  “叔稷愿舍家资,敢为天下先,大行仁举,攸甚是钦佩,但叔稷行事之时,当慎重此举是否会引得他人警惕,甚至是朝廷的警惕。”

  “须知,张角蛊惑之事……未远矣。”

  羊耽闻言,眉头微微一皱。

  即便二者的性质大不相同,但有些事在上位者看来,却是容易混淆。

  在浑浊的世道,不染污泥或许就是一种罪。

  略作沉吟后,羊耽开口问道。

  “公达可有什么想法?”

  “此事,叔稷还需时刻关注舆论走向,须得保证此事在世人眼里就是仁心善举……”

  顿了顿,荀攸接着说道。“如今叔稷好友遍天下,可多请好友为叔稷发声宣扬。”

  羊耽微微颔首,随之思虑了起来。

  不管如何说,这世道再怎么浑浊,大汉的底色仍是忠孝仁义礼志信。

  因此,只要羊耽能稳稳地站在仁的立场上,那么就算是朝廷也不能拿羊耽怎么样?

  只是被荀攸如此提醒了一句,羊耽一时想到的了更多……

  与其被动的证明自己,不如使世人来争相追捧自己。

  仅是泰山羊氏一人行此事,不如设法将各个群体都拉上“仁”的这一辆战车之上。

  只要这一辆战车上站着的人足够多,那么它就是所向披靡的,并且作为这辆战车的执鞭人,羊耽能够获得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羊耽的政治数值不算很高,但有着来自于后世的高度,又被荀攸这么提醒了一句,只觉得灵感涌动。

  以一句直指政治本质的话来概括,那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一人逆行,独挡浪潮固然勇气可嘉。

  却远不如打造出一辆名为“仁”的战车,再尽可能拉上大量朋友,齐心协力将挡路者全部创死来得更有效率。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