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第103章 验证成功,证无穷性问题【二合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3章 验证成功,证无穷性问题【二合一】

  “积分值计算终于出结果了。”

  8月30日,周四。

  晚上十点多,信息与工程学部机房。

  徐铭看着电脑屏幕中的结果,脸上浮现出喜色,忙立刻进行下一步操作。

  目前Φ(s;x)的函数形式已经确定,且通过微调路径弯曲点的位置和曲率,成功找到对零点位置微小扰动不敏感的鲁棒路径。

  只需再验证筛法问题转化为复积分的思路,如果可行便代表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

  为此他选取计算不超过x的素数个数π(x),尝试用设计的积分表达式近似。

  在相对较小的x,选择合适的积分路径r,使用编写的自适应积分程序计算该积分值。

  今天顺利得到计算结果,他也不再迟疑,直接在信院机房将积分值与精确的π(x)对比分析。

  “积分值能较好逼近π(x)。”

  “误差积分值相比传统误差界更小,且随x的增大而相对减小。”

  “全部都达到了预期。”

  徐铭时不时低喃出声,念出比较后的结果,整个人也因兴奋脸色有些潮红。

  从确定数论筛法选题方向,到提出多尺度解析筛法相关理论。

  将筛法本身动态化以及解析化,转变成复积分问题。

  又经过庞大数值的计算验证。

  今天总算是得到了成果,顺利优化出一种全新的动态解析筛法。

  “我的筛法理论是成立的。”

  坐在椅子上他再次念叨这么句,下秒突然想起什么立刻拿起旁边草稿本。

  既然确定得到新的筛法工具,那么想证明其在数论领域研究发展中的作用,最好的办法无疑是证明猜想难题。

  伴随这个念头在脑海中浮现,他很快便想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无论信息学科提升到1级是编写的程序,还是先前无线定位受钢结构影响,误差峰值出现的时间秒数,均是和数论中的斐波那契数存在关系。

  而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目前仍旧是数论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

  即斐波那契数中是否存在无穷多个素数?

  作为研究素数分布,多尺度解析筛法非常合适。

  完全能尝试通过多尺度解析筛法工具,来彻底证明这项数论领域的猜想。

  思维很快清晰确定接下来的方向后,徐铭没有迟疑当即着手进行推导。

  “定义F=1,F=1,且对于n>2,有(F_n=F_{n-1}+F_{n-2})……”

  伴随徐铭整个人沉浸在斐波那契数中,很快便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

  高度专注之下,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

  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直到第二天的清晨,徐铭这才停下手上动作。

  活动四肢的同时伸了个懒腰。

  “都过去了这么久?”

  看到自己电脑屏幕上的时间,以及从窗户处照射进来的漂亮朝霞,徐铭回过神颇为意外的自顾自低喃句。

  只能说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成功,让他兴奋之下,全然忘记了时间。

  不知不觉竟熬个通宵。

  而接着他又垂眼看向桌面上散乱的草稿纸,随即将其收拢起来小心装好。

  尽管经过一夜的时间,对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证明尚未有大的进展,但却已能够确定他的筛法,是可以证明斐波那契数存在无穷个素数的。

  接下来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推导即可。

  届时便能正式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基本上不会影响明年五月份的学院答辩。

  或许正是因为心情好的缘故,徐铭依旧不觉得困。

  接着收拾完自己的东西,打算先去食堂吃饭,然后再回宿舍补几个小时觉。

  然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才刚走到楼梯处,正巧遇上迎面过来的郭昊强。

  后者看见徐铭,立刻停住脚步高挑眉毛。

  脸上浮现出惊讶之色。

  不等徐铭开口,率先近前疑惑询问。

  “徐师弟这是昨天晚上没回宿舍,在机房通宵了?”

  “这不是想着新生开学,尽快弄完嘛。”徐铭点点头如实承认下来。

  郭昊强自然也清楚平时机房的紧张程度,因此对徐铭的说法并不感到意外。

  但抬眼认真打量上去,却从徐铭脸上愣是找不到半分的疲惫感,想到自己研究课题时加班几个小时,就会犯困连续打哈欠实属羡慕。

  顿了几秒待心情平复下来,方才同徐铭说起关于服务器机房的事情。

  “徐师弟。”

  “马上等新生军训完,对机房的需求会激增,到时候恐怕不能给你太多时间调用服务器。”

  “你的数值现在验证的如何?”

  徐铭听完郭昊强的话,自然也清楚这件事。

  这届新生很不幸运,学校重新找到训练基地,也就是说今年依旧会到校外拉练军训。

  像可去年他们那种主打室内上的好日子,以后怕是会可遇而不可求。

  如此等将近半个月的军训结束,新生正式上课的话机房肯定会经常爆满。

  他再想使用信院的服务器验证数值,就需要和院里对接时间才行。

  好在他的进度还算顺利。

  不但成功对多尺度解析筛法完成了验证,还开始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当思维运转到这里,他也不再卖关子,下秒开口讲明情况避免师兄担心。

  “我正要和师兄说呢,毕业论文中需要计算验证的内容已经完成,这段时间感谢师兄的帮忙。”

  “那就好。”

  郭昊强听到这话顿时松了口气。

  下意识吐出三个字,嘴角挂上笑容接着往下说。

  “徐师弟也算是导师的学生,同门师兄弟之间当然要互相帮忙。”

  “我这里没其他事,你快去休息吧。”

  讲完不忘提醒徐铭赶紧回宿舍,丝毫没掩饰脸上对师弟的关心。

  不多时。

  徐铭和郭昊强分开,先去了距离信院近的食堂,然后才骑车返回数院。

  ……

  成功确定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可行性,之后数天时间徐铭又成为图书馆常客。

  除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便是继续推导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期间陈璐赶到空闲时间,也会过来图书馆两人一起安静学习。

  然有些遗憾的是,直到高教社杯开始前一天,徐铭仍未完成全部证明过程。

  根据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规定,参赛队伍可查阅书籍软件网络资源,但禁止与队外的进行讨论。

  并且包括指导老师。

  整个答题时间共为72个小时。

  按照燕大往年参赛传统,学校的官方队伍,都在赛前安排到专门的房间。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徐铭他们。

  9月21日,周五。

  早上七点多,徐铭和蒋旭以及朱志轩,便已经守在电脑前耐心等待题目公布。

  尽管蒋旭和朱志轩都不是首次参加建模竞赛,有着四月的数院自己举行的挑战杯经验,但可能是因为这次和徐铭组队依旧难掩激动。

  手握着鼠标频繁刷新官网页面,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本科组的两道题目。

  “别紧张。”

  “题目要在八点,才会公布到官网首页上。”

  徐铭将两人的表现看在眼里,嘴角上扬保持着微笑淡然开口说上这么一句。

  “知道了铭哥。”

  朱志轩闻言脸庞闪过些许不好意思,闻言松开鼠标后顾不上将就,直接在裤腿上把手心的汗珠给擦干。

  蒋旭虽稍微镇定点,却也忍不住向徐铭询问。

  “不知道这届题目的难度如何?”

  “多给自己点信心就好,你们现在的建模水平可要比上学期高的多。”徐铭接过蒋旭的话茬立刻表示道。

  他这话可并非是单纯宽慰才说,而属于事实。

  尽管只有一个暑假的时间,但蒋旭和朱志轩两人为不拖他的后腿,可没少在数学建模上下苦功夫,课后都还会寻找各种例题资料研究学习。

  以至于水平提升迅速。

  在高教社杯正式开始的前两天,徐铭还特意出了题目让两人分析建模。

  解答结果颇让人感到惊喜。

  甚至不夸张的讲,眼下就算没有徐铭带队,恐怕两人也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蒋旭和朱志轩听进徐铭的话,情绪逐渐平复下来。

  不再像刚才那样兴奋。

  转眼时间来到早上八点整。

  当本届高教社杯本科组的两道题目公布,房间内顿时响起惊呼声。

  “题目出来了。”

  伴随蒋旭的一句提醒,徐铭和朱志轩没有耽搁,忙转过目光朝屏幕看去。

  下秒只见两道本科题目映入眼球。

  A题:国内人口增长预测

  B题:乘公交,看奥运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的两道题目,只需要参赛队伍选择其中一道进行作答。

  放在别的队伍中,自然是互相交流输出意见,选择最适合的题目。

  但在徐铭他们这里,蒋旭和朱志轩根本没任何迟疑。

  立刻望向徐铭开口询问。

  “徐铭。”

  “咱们选哪一道题?”

  将两道题目全部看完,徐铭对此并无什么意外。

  首先A题需预测未来十几年的,人口总量以及年龄性别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虽给出了相关的数据,却要考虑相关的文件和社会等各种因素。

  而最合适的解答方法,就是使用人口年龄移算模型。

  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等关键参数处理优化。

  至于B题则就更加熟悉。

  毕竟明年就是奥运会开始的时间,别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种赛事,哪怕初中或者高中试卷上,都会出现和奥运相关的题目。

  因为这代表社会最大热点。

  考虑到自己先前参与的信院课题项目,同样是和奥运核心场馆定位有关。

  两道题互相比较之下,难免会对后者更感兴趣。

  反正无论选择哪一道题,他都有把握出色完成,并不存在什么影响。

  心中做出决定之后,徐铭并未耽搁时间。

  他看向朱志轩和蒋旭两,沉声吐出两个字。

  “B题。”

  “知道了。”两人不存在任何异议,点头应声完迅速查看第二题的具体说明。

  题目核心目标,是为迎接奥运,设计一个公交线路查询系统。

  为乘客提供从起点到终点站的最优乘车方案。

  其优先级的定义:

  换乘次数最少,在换乘次数最少的方案中,总行程时间最短。

  在满足上述两个方案下,总费用最低。

  提供的数据,则是燕京市几百条公交线路详细列表。

  参赛队伍正常情况,会花费一定时间,共同对问题内容进行分析。

  然后才会开始模型假设。

  不过在徐铭这里,他可没打算花费72小时,去解答这样一道建模题。

  肯定越快越好。

  他还想着提交完支撑材料和电子版论文,继续证明自己的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呢。

  于是距离题目公布不到五分钟,徐铭脑海中便已然浮现出最佳的解题思路。

  “使用图论建模。”

  “每一个唯一的公交站点就是一个节点,同一个物理站点无论被多少路线经过,在图只单对应一个节点。”

  “必须简化换乘。”

  “关于这块的数学建模内容,就由你们两个负责。”

  “我来解决算法程序和最终的论文。”

  短短几句话帮蒋旭和朱志轩理清思路,并分配好各自要负责的任务。

  队伍成员间的分工问题,这是高教社杯开始前,他们就已经商议好的。

  毕竟如今以蒋旭和朱志轩的水平,负责最开始的数学建模没有任何问题,何况都已经讲出相关的思路方法。

  “收到。”

  两人对徐铭的安排沉声回应两个字,接着便开始使用图论进行建模。

  完全可以说是一秒切换认真状态。

  这边徐铭也没闲着,借助多目标分层优化算法,严格按照题目优先级设计搜索策略。

  利用矩阵运算计算站点间的最小换乘数。

  而这道题目的难点,无非是费用计算的特殊性,以及换乘时间的处理和高效性。

  徐铭则将换乘次数约束融入图搜索,巧妙处理按线路收费的特殊性。

  就这样。

  当第一天的时间缓缓流逝,来到傍晚时,朱志轩和蒋旭便已完成相关建模。

  在提交给徐铭之后,是夜连同算法程序作为本次答题的材料支撑。

  接下来徐铭并未选择睡觉休息,而是打算直接通宵把论文一并完成。

  争取一天时间就结束答题。

  由于蒋旭和朱志轩完成自己的任务后,直接便空闲下来只得担任起后勤工作。

  保障徐铭吃好喝好。

  “你们可以直接去休息睡觉,论文交给我就行。”

  来到凌晨时分,徐铭注意到两人仍坐在那里,担心两人不好意思睡觉就主动提醒了句。

  然作为竞赛头一天,精神正是亢奋的时候,加上前边还特意补了觉。

  这时候自然难以睡着。

  见此徐铭便也没再多说,专注撰写论文之下,成功在第二天早上八点前收工。

  并把相关材料进行提交结题。

  除此之外纸质版论文,则是打印出来签署承诺书,赛后由学校统一邮寄给组委会。

  “我们应该是最快提交材料的吧?”

  徐铭看向电脑屏幕中的时间,自顾自低喃一句,方才站起来活动身体。

  能这么快就完成答题,放眼全国高校那么多的参赛队伍恐怕难找到第二个。

  要是让其他人知道话,估计都不敢相信。

  随后徐铭吃过蒋旭买来的早餐,才又对两人交代句。

  “我先去稍微补几个小时觉,你们干嘛都行。”

  “铭哥你快去睡吧。”朱志轩闻言率先接过话茬回答。

  旁边的蒋旭接着也催促起来。

  他们当然不认为徐铭已经提交完材料,只想着是中途休息恢复精神后,再继续去搞后面的算法程序论文。

  主要两人都很清楚,徐铭负责的内容,那可要比他们多的多。

  尽管徐铭天赋和实力很强,估算着也需两天时间。

  徐铭自然不会去思考蒋旭他们的想法,躺到床上还没半分钟的时间,便已然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快速恢复。

  仅睡到中午,便精神充沛的自然苏醒。

  稍微洗漱完和朱志轩打了声招呼,又继续坐在椅子上进入工作状态。

  不过他并非撰写B题论文,而是在草稿本上接着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经过这大半个多月的推导论证,他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发挥出巨大作用,距离最终证明已然不剩多少步骤。

  既然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证明上面又怎么能浪费。

  况且还有蒋旭和朱志轩保障后勤。

  连下去吃饭的功夫都省了。

  因此他便打算,用余下的两天时间,彻底解决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证明斐波那契数存在无穷多个素数。

  也好正式开始撰写论文。

  很快来到高教社杯竞赛第二天的晚上,蒋旭和朱志轩看到徐铭仍在专注解题,心里面也不由得犯嘀咕,以为是解题材料仍未完成。

  原本担心打扰徐铭思路,才不敢过多询问,但现在真有问题的话他们也好帮忙。

  最终进行了心里建设,趁徐铭去厕所回来,蒋旭率先开口询问道:

  “徐铭。”

  “那个……B题的材料还没弄好吗?”

  “要不铭哥你在给我们安排点任务吧。”朱志轩接过话茬迅速补充。

  将两人的话听见耳中,徐铭则不由一怔,下秒回过神颇为困惑的回答。

  “我第一天就提交结题了,还怎么给你们任务?”

  “那你今天是在?”蒋旭强忍着内心翻起的波浪,咽了口唾液又抛出新的问题。

  对此徐铭并未隐瞒,坐下后脱口回应句。

  “当然是在推导我的毕业论文啊,眼瞅着就快能开始撰写找导师修改。”

  ……

  八千多字更新,求月票,求订阅,还差两百破千。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